美国关税:全球贸易的“过山车”

概要:

  • 与 2024 年相比,加拿大在美国出口中的占比已下降 7.5%,这主要是受消费者抵制和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影响,成为主要贸易伙伴中变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美国从加拿大的进口量仅下降了 0.5%,这表明美国对加拿大商品的态度基本保持不变。
  • 尽管关税波动,但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量已趋于稳定,与 2024 年的水平相当。 这要归功于对 145% 关税的下调,这有助于稳定进口。
  •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也正在恢复常态,同比下降 18%,相比之下, 6 月底的降幅曾超过 50%
  • 印度和孟加拉国与美国的贸易份额增加,随着企业采购多元化,延续了多年的增长趋势。

关税的现状

随着美国推进“解放日”关税战略,2025 年的全球关税环境仍在不断变化。 虽然自 4 月起普遍实施 10% 的进口关税,但针对中国、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等主要合作伙伴的国家专属附加税一再被推迟,目前已改为 8 月 1 日全面实施。 这些措施引发了一轮报复行动:加拿大发起了消费者抵制行动,中国继续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征收关税,欧盟通过世贸组织将贸易争端升级。

在这紧张局势中,一些贸易关系悄然加强。 美国与印度和孟加拉国的贸易继续增长,反映出长期的多样化趋势,而非短期的政策反应。 随着企业探索近岸外包和替代采购战略,墨西哥和越南等其他国家也从中受益。 虽然进口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但全球贸易的构成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凸显出一个更加分散和充满活力的贸易格局,优先考虑灵活性和风险缓解,而不仅仅是效率。

关税变化导致与中国的贸易反弹

虽然部分关税,尤其是对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关税有所下降,但在整个供应链中仍能看到连锁反应。 仔细观察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就会发现关税的变化对短期贸易模式的影响。

与 2024 年同期相比,今年年初的进口量高出 110%。 这是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因节后的经济低迷,每年货运量都处于低位;二是农历新年将 2024 年的基准设在低位,同时货运商因预期中国进口商品将被征收关税而提前下订单。 随着关税上调,美国库存因前置备货而导致库存膨胀,订单速度放缓,至少比 2024 年降低了 15%,但现在关税已从惊人的 145% 下调至 30% ,订货量已趋于平稳。 随着中美两国达成一项更为定案的贸易协议,微观层面的波动仍将持续。

作为对美国关税的回应,中国对美国商品实施了自主关税,这也影响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在出口方面,中国对美国商品的需求仍处于低位并持续下滑——即使关税税率已下调。 鉴于中国是美国商品按贸易额计算的第三大进口国,此情况令人担忧。

关税使美国的进口量保持不变,但出口前景发生变化。

虽然关税在微观层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早期的宏观趋势表明,关税对美国出口的影响比进口的影响更明显。

2024 年至 2025 年间,美国出口到大多数国家的比例没有发生大幅变化。 但是,数据表明,贸易关系开始比进口关系更明显地影响出口模式。 美国对印度的出口有所增加(这一趋势早于当前的关税),对墨西哥的出口也有所增长,对欧盟的出口则略有上升。

相反,美国最大的两个出口伙伴国都出现了下滑。 加拿大作为美国出口量的最大的消费国,其需求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两国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导致加拿大消费者抵制美国商品,大大减少了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这些迹象表明,全球合作伙伴在从美国进行采购时越来越犹豫或持抵制态度。

相比之下,早期宏观趋势显示,尽管实施了新关税,美国进口模式受到的干扰微乎其微。 与 2024 年相比,没有一个贸易伙伴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超过 2%。

欧盟的降幅最大,为 1%,这可能更多反映了美国消费者在通货膨胀下对奢侈品消费的削减,而非对关税的直接反应。 从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也略有下降。

与 2024 年相比,印度在美国进口中所占比例的增幅最大,接近 2%,孟加拉国也增长了 0.6%。 这些变化可能代表着美国企业在中国之外进行采购多元化的持续趋势,而非直接的关税反应。 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已连续四年增长,孟加拉国也至少有两年呈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未参与这一趋势。 在关税下调后,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的比重已恢复到 2024 年的水平。 虽然每周数据可能会显示波动,但年度总体份额保持平稳。

总体而言,美国的进口量仍保持稳定,这表明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正在承受关税的额外成本。 与此同时,出口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主要合作伙伴重新评估了对美国商品的需求,这可能预示着美国产品的全球市场将收窄。

为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调整

短期来看,今年早些时候企业纷纷提前囤积库存,以缓解潜在关税政策的冲击,而关税是唐纳德·特朗普竞选纲领的核心内容。 这从中国的进口数据中可见一斑,与 2024 年相比,进口量大幅增加。 库存需求也有所减小,但总体而言,美国似乎采取了观望态度,进口的总体格局仍未改变。

鉴于贸易政策的不可预见性,各企业普遍对新建制造厂房或彻底改造复杂的供应链的大笔投资持审慎态度。 不断变化的形势凸显了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目前法院系统正围绕解放日关税的合法性不断提出法律挑战。 这也是特朗普政府的最后一个任期,目前尚不清楚未来政府是否会维持现行关税,这意味着这些新关税可能会在 2029 年终结。

附录

根据 project44 每年管理的数百万次货物运输的数据,按数量计算,美国主要从以下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

作为金砖国家 (BRICS) 成员的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进口国,其次是欧盟和越南。 根据 2024 年 project44 的追踪数据,这三个地区的进口量占美国总进口量的 50% 以上。

根据 project44 的数据,以下是美国出口最多的国家。

若将中国与其他 BRICS 国家分开统计,中国占到 8.5% 的出口量,这意味着加拿大、中国和欧盟占美国 2024 年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这些图表旨在作为全面了解关税范围和贸易动态变化的基准。

总结

尽管关税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存在,但美国的进口量保持稳定,由于关税从 145% 降至 30%,来自中国的货运量显著回升。 中国的进口水平在年初因库存提前采购而激增后,已恢复到 2024 年的基准。 与此同时,出口情况却有所不同——中国和加拿大等关键市场对美国商品的需求有所下滑,加拿大因消费者抵制下降了 6%。 贸易份额正在逐步变化,印度和孟加拉国在进出口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延续了多年的增长趋势。 宏观层面上,没有一个贸易伙伴的进口份额波动超过 2%,但出口波动性更大,表明全球合作伙伴在重新评估与美国商品的关系时,比美国公司在改变采购方式时更加积极。

Download